載入中...
自然生態探索-秋冬里山里海生態觀察(關班)-五權社區大學

自然生態探索-秋冬里山里海生態觀察(關班) 

講師曾祥霖
課程編號1142Ac651
招生人數30人
招生狀態停招
課程介紹自然探索與觀察的範圍很廣,且隨處都可進行。植物、動物、真菌、地質、水文與地貌等都是觀察素材,從居家、農田到荒野,從海洋到天空都可以進行。位在都會區的五權社大看似與自然環境很遙遠,但自然環境卻多種樣貌與都市居民連結,如農產品。
市場裡的農產品來自台灣各地的里山里海。本課程將依循季節變化,前往農產品產地進行自然觀察與探索。藉由觀察與解說,認識生物生存、適應環境的原理與奧妙,了解各地特有的農產反映在地獨特的環境條件及生物共存之理念。培養對周遭事物的好奇心與敏銳度,察覺自然與人的關係密不可分。進而反思自我與社區、周遭環境的互動模式,並願意正向面對環境的種種議題,一同尋找處理議題的方法。思考居住於都市的大眾,能夠為生物多樣性及環境永續做哪些事。
學分費2學分,2000元
雜費一冷氣費100元
雜費二
雜費三
保證金
其他費用一報名費150元。(特殊課程不在此限)
 
學員團體意外保險費:春季、秋季班各300元(保險期間各為5個月)。加入保險後即無法退費請確定後再加保。
其他費用二
(材料費用)
交通費:
每人2500元(含墾丁及嘉南里山兩趟遊覽車、桃米坑及蓮華池共乘油資)
住宿:
桃米坑里山及溪流生態觀察-1,100元/2人房一晚,如有需求可代訂
恆春半島兩天一夜生態觀察-2,500元/人
嘉南里山里海生態觀察-2,000元/人
餐費
恆春半島兩天一夜生態觀察-1,500元/人(含兩天午、晚餐)
嘉南里山里海生態觀察-1,000元/人(含第一天午、晚餐及第二天午餐)
導覽費-2,400元/人(桃米坑、蓮華池、恆春半島、嘉南里山里海總計)
保險雜支-600元/人
合計12,5
(各班開學後,自行收取管理)
上課時間2025-08-29 星期五 19:00~20:40
上課地點公訓中心【臺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246號七樓
課程內容
第一週1. 介紹本學期課程,認識學員
2. 介紹為何要自然觀察的目的
3. 介紹自然觀察的技巧與工具
第二週位於南投埔里旁的桃米坑是烏溪流域的一部分,在地盛產的香菇、竹筍、茭白筍等農產。歷經九二一後,在地積極進行生態社區經營,是里山社區的典範。現已成適合觀察淺山的蛙類、蝶類、魚蝦、螢火蟲等生物的絕佳地點。
1. 以簡報認識桃米坑的產業、環境與生態特色。
2. 前往桃米坑,藉由觀察桃米坑溪流的魚蝦與蛙類。了解里山的友善農業不僅能提供良好的農作給大眾,還成為許多生物生息的庇護所。
3. 認同里山的生態價值,反思綠川如有機會可以增加哪些友善生態的措施。
第三週位於南投埔里旁的桃米坑是烏溪流域的一部分,在地盛產的香菇、竹筍、茭白筍等農產。歷經九二一後,在地積極進行生態社區經營,是里山社區的典範。現已成適合觀察淺山的蛙類、蝶類、魚蝦、螢火蟲等生物的絕佳地點。 1. 以簡報認識桃米坑的產業、環境與生態特色。 2. 前往桃米坑,藉由觀察桃米坑溪流的魚蝦與蛙類。了解里山的友善農業不僅能提供良好的農作給大眾,還成為許多生物生息的庇護所。 3. 認同里山的生態價值,反思綠川如有機會可以增加哪些友善生態的措施。
第四週位於南投埔里旁的桃米坑是烏溪流域的一部分,在地盛產的香菇、竹筍、茭白筍等農產。歷經九二一後,在地積極進行生態社區經營,是里山社區的典範。現已成適合觀察淺山的蛙類、蝶類、魚蝦、螢火蟲等生物的絕佳地點。
1. 以簡報認識桃米坑的產業、環境與生態特色。
2. 前往桃米坑,藉由觀察桃米坑溪流的魚蝦與蛙類。了解里山的友善農業不僅能提供良好的農作給大眾,還成為許多生物生息的庇護所。
3. 認同里山的生態價值,反思綠川如有機會可以增加哪些友善生態的措施。
第五週國境之南的恆春半島因地形、氣候特殊,生物相有別於本島其他地區,在地居民發展出極具在地特色的產業文化。著名的「瓊麻、洋蔥、港口茶」三寶與「落山風、吃檳榔、恆春民謠」三怪,充分展現恆春特有的風土。
1. 以簡報介紹恆春半島的生態特色與當地的環境議題。
2. 前往恆春半島進行生態觀察,除了觀察當地植物如何適應強勁的東北季風外,還能觀察候鳥御風遷徙的行為。
3. 了解落山風與地形如何孕育著名的恆春三寶。
4. 反思五權的社會文史與環境生態互動的狀況。
第六週國境之南的恆春半島因地形、氣候特殊,生物相有別於本島其他地區,在地居民發展出極具在地特色的產業文化。著名的「瓊麻、洋蔥、港口茶」三寶與「落山風、吃檳榔、恆春民謠」三怪,充分展現恆春特有的風土。
1. 以簡報介紹恆春半島的生態特色與當地的環境議題。
2. 前往恆春半島進行生態觀察,除了觀察當地植物如何適應強勁的東北季風外,還能觀察候鳥御風遷徙的行為。
3. 了解落山風與地形如何孕育著名的恆春三寶。
4. 反思五權的社會文史與環境生態互動的狀況。
第七週國境之南的恆春半島因地形、氣候特殊,生物相有別於本島其他地區,在地居民發展出極具在地特色的產業文化。著名的「瓊麻、洋蔥、港口茶」三寶與「落山風、吃檳榔、恆春民謠」三怪,充分展現恆春特有的風土。
1. 以簡報介紹恆春半島的生態特色與當地的環境議題。
2. 前往恆春半島進行生態觀察,除了觀察當地植物如何適應強勁的東北季風外,還能觀察候鳥御風遷徙的行為。
3. 了解落山風與地形如何孕育著名的恆春三寶。
4. 反思五權的社會文史與環境生態互動的狀況。
第八週國境之南的恆春半島因地形、氣候特殊,生物相有別於本島其他地區,在地居民發展出極具在地特色的產業文化。著名的「瓊麻、洋蔥、港口茶」三寶與「落山風、吃檳榔、恆春民謠」三怪,充分展現恆春特有的風土。
1. 以簡報介紹恆春半島的生態特色與當地的環境議題。
2. 前往恆春半島進行生態觀察,除了觀察當地植物如何適應強勁的東北季風外,還能觀察候鳥御風遷徙的行為。
3. 了解落山風與地形如何孕育著名的恆春三寶。
4. 反思五權的社會文史與環境生態互動的狀況。
第九週參與社大公民素養週活動
第十週1. 果實與種子是植物繁殖的構造,了解植物如何運用各種方式達到傳播種子的目的。
2. 了解農業是一種人類與植物互助互利的互動模式
第十一週蓮華池是林試所位於南投的試驗中心。此處森林資源豐富,秋季適合觀察多種植物的果實與種子。前往蓮華池,從觀察果實種子認識森林植物的繁殖策略。
第十二週蓮華池是林試所位於南投的試驗中心。此處森林資源豐富,秋季適合觀察多種植物的果實與種子。前往蓮華池,從觀察果實種子認識森林植物的繁殖策略。
第十三週嘉南平原是台灣的糧倉,從早年的鹽、甘蔗,到近代的稻米、水產等。嘉南地區從淺山到海濱呈現不同的地貌,從寬廣的農田與縱橫交錯的灌溉系統,到濱海的魚塭與廢曬鹽田,呈現多樣的農業樣貌。冬季許多水鳥會在濱海魚塭、灘地棲息利用。
1. 認識嘉南平原的環境、歷史與生態。
2. 前往嘉南平原觀察度冬水鳥,認識濕地的價值。
3. 觀察不同類型的農業環境有哪些生物活動,了解不同的土地運作模式對生物的影響。
4. 思考農業生產與自然、社會的關聯,反思日常的消費行為如何影響產地的運作。
第十四週嘉南平原是台灣的糧倉,從早年的鹽、甘蔗,到近代的稻米、水產等。嘉南地區從淺山到海濱呈現不同的地貌,從寬廣的農田與縱橫交錯的灌溉系統,到濱海的魚塭與廢曬鹽田,呈現多樣的農業樣貌。冬季許多水鳥會在濱海魚塭、灘地棲息利用。
1. 認識嘉南平原的環境、歷史與生態。
2. 前往嘉南平原觀察度冬水鳥,認識濕地的價值。
3. 觀察不同類型的農業環境有哪些生物活動,了解不同的土地運作模式對生物的影響。
4. 思考農業生產與自然、社會的關聯,反思日常的消費行為如何影響產地的運作。
第十五週嘉南平原是台灣的糧倉,從早年的鹽、甘蔗,到近代的稻米、水產等。嘉南地區從淺山到海濱呈現不同的地貌,從寬廣的農田與縱橫交錯的灌溉系統,到濱海的魚塭與廢曬鹽田,呈現多樣的農業樣貌。冬季許多水鳥會在濱海魚塭、灘地棲息利用。
1. 認識嘉南平原的環境、歷史與生態。
2. 前往嘉南平原觀察度冬水鳥,認識濕地的價值。
3. 觀察不同類型的農業環境有哪些生物活動,了解不同的土地運作模式對生物的影響。
4. 思考農業生產與自然、社會的關聯,反思日常的消費行為如何影響產地的運作。
第十六週嘉南平原是台灣的糧倉,從早年的鹽、甘蔗,到近代的稻米、水產等。嘉南地區從淺山到海濱呈現不同的地貌,從寬廣的農田與縱橫交錯的灌溉系統,到濱海的魚塭與廢曬鹽田,呈現多樣的農業樣貌。冬季許多水鳥會在濱海魚塭、灘地棲息利用。
1. 認識嘉南平原的環境、歷史與生態。
2. 前往嘉南平原觀察度冬水鳥,認識濕地的價值。
3. 觀察不同類型的農業環境有哪些生物活動,了解不同的土地運作模式對生物的影響。
4. 思考農業生產與自然、社會的關聯,反思日常的消費行為如何影響產地的運作。
第十七週嘉南平原是台灣的糧倉,從早年的鹽、甘蔗,到近代的稻米、水產等。嘉南地區從淺山到海濱呈現不同的地貌,從寬廣的農田與縱橫交錯的灌溉系統,到濱海的魚塭與廢曬鹽田,呈現多樣的農業樣貌。冬季許多水鳥會在濱海魚塭、灘地棲息利用。
1. 認識嘉南平原的環境、歷史與生態。
2. 前往嘉南平原觀察度冬水鳥,認識濕地的價值。
3. 觀察不同類型的農業環境有哪些生物活動,了解不同的土地運作模式對生物的影響。
4. 思考農業生產與自然、社會的關聯,反思日常的消費行為如何影響產地的運作。
第十八週成果展活動準備及參與成果展